“生命之环”屡惹争议,它的价值何在?
近日,多家媒体报道了辽宁抚顺打造的“生命之环”,原本设计的蹦极等娱乐功能被论证专家否定,斥资亿元修建的建筑仅剩下“观赏”功能。一时间,“生命之环”再次成为网友和媒体关注的热点,甚至有不少网友通过PS恶搞起该建筑。这个当地政府的“宠儿”,大众眼中的“怪胎”,到底是什么样子?它的“生命”价值到底有多大?
主体建筑已完成
驱车从沈阳赴抚顺,大约1小时后,巨大的环形建筑进入了记者的视野。站在“生命之环”的脚下,感觉十分震撼。在其他几栋楼的衬托下,“生命之环”显得硕大无比,其表面的金属结构折射出刺眼的光线,让人很难直视。
走近这座建筑,记者看到,“生命之环”由无数三角形结构的金属面构成,立体感十足。大约从4层楼的高度开始,每片三角形金属面上装有3个LED灯,估计总数超过万盏。记者仔细观察,发现这些LED灯亮着,并变化出紫、蓝、粉三种颜色。
在“生命之环”周围大概一个足球场大小的空地上,4辆运土车、3台挖土机正在作业。工人们告诉记者,他们正在平整土地,要种植草皮,修建广场。此前有媒体报道称“其东西环下安装了4部登高索梯,可以上升到150米高的观景台,增加登高观光作用”,记者就此询问了工人。工人给出的回答是:现在“生命之环”的主体建筑已经完成,正在修建绿化景观,全部建完需要一两年时间,是否有电梯不太清楚。不过,记者在“生命之环”的两侧看到有类似用于固定的装置,是否为固定电梯之用无法得到证实。
“生命之环”的南面有一大片人工湖,湖面四周修建有凉亭和栈道。除了有楼宇、湖泊相伴,在“生命之环”的两侧还有两处钻石形状的建筑,记者走进了其中一间,发现这里是沈抚新城规划展示馆。
争议不在建筑美丑
“生命之环”是抚顺地标性建筑,无论高度还是形式,本身就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是,如仅限于地标和景观这两种作用,花费亿元打造就不免有奢侈浪费之嫌,这也是广大网友争议的焦点。
建筑本身是艺术形式,包含作者的审美倾向,欣赏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结果自然不同,充满争议在所难免。就如著名设计师扎哈·哈迪德所言,“建筑根本就没有统一的样本,如果所有的事情都一样,世界就失去意义。建筑的趣味性就在于,不仅内部可以变化出许多不一样的东西,即使是外形,甚至是整个形式都可以不一样”,建筑就需要另类、个性,“生命之环”也是如此。
如今,对于“生命之环”的争议依然存在,这种争议不在于建筑本身的美丑,而在于“生命之环”庞大的身躯、万只灯的耗能、少量的利用功能以及亿元的造价。公众对此产生奢侈浪费的质疑是很自然的。既然“生命之环”是按沈抚新城发展规划定位而建,且主体部分已完工,争议已无大意,不如把目光移向建筑的质量和寿命上,增添其文化内涵。相关部门还要把“生命之环”的登高观光作用落实到位,让其成为沈抚新城旅游的又一去处,并将其列入沈抚城际旅游黄金线路中。此外,相关部门还要制定合理的登高观光费用,回收资金用于日后的维修与保养。
利用好“仅仅具有”的观赏功能
城市建设自己的地标性建筑本无可厚非。别具一格的地标性建筑作为城市形象的一部分,能够增添城市魅力,甚至带动城市发展。如纽约帝国大厦、悉尼歌剧院、广州“小蛮腰”电视塔等,莫不成为中外观光客慕名的知名景点。
“生命之环”寓意连接天圆地方,贯通天上人间。另外,生命二字也暗喻沈抚新城这座新诞生的城市。
如此豪华的设计却“仅仅具有观赏功能”,也难怪不少网友将其戏称为“大铁圈”,并将其与“大裤衩”、“大秋裤”等并列中国“最丑”建筑了。
公众的恶搞与“戏愚”只是宣泄不满的一种方式。对于已经接近完工的“生命之环”,不能一拆了之,而是要管理者思考一下如何利用这类“形象工程”,利用好“仅仅具有”的观赏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