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客栈越来越火,让游客找到回家的感觉
1100万、900万、600万、1500万,这是官方公布的2011年一整年涌进丽江、阳朔、凤凰、大理的人数。今年只会更多,这从今年的十一长假可见端倪,在游人大迁徙的黄金周期间,对每个热门旅游目的地的景象都无需想象力,又何况是这四个声名远播的“小资圣地”。
虽然现在的小资已经进化成小清新,又随着鼓浪屿、云南束河、山西平遥等古城源源不断地加入队伍,曾经的四大“小资圣地”也历经了十年的变化。十年时光,这些曾经被遗忘的古城古镇是如何被推到世界面前?吸引力到底在哪?又留下了多少旅人的脚步?
似乎,永无淡季。到处,一米阳光。严格意义上来说,11月的云南丽江属于淡季,可是在丽江大研古镇和束河古镇采访时,每个角落都是人流不息,从清晨到日暮。甚至在机场、在古城、在古镇,一不小心就能和王菲、李亚鹏、王学兵等明星错身而过。
云南籍诗人于坚曾认为:“丽江的不同凡响,仅仅是‘原在’。当一切都在动,在变的时候,不动者乃是真正的变。”相对大多数人所生活的城市,偏安一隅的丽江古城,即使如今酒吧满街,人潮汹涌,原住民大量外迁,但依旧在源源不断地散发着魅力。提到丽江,记者所采访的人当中,大多以“晒太阳”“睡觉”“发呆”“放空”来表达对这座城市的迷恋。
这些标签几乎可以标注到任何一座古城身上。因为是古城,因为总是在远方,便似乎拥有了同一种魔力:去之前,会想象;在当下,会放松;离开后,会念想。这样的魔力似乎无人能抵抗,在丽江参加第三期旅游景区高级管理人员岗位职务培训班的100多名学员中,有各省市旅游协会的秘书长,有4A5A级以上景区的管理者,而在这些阅美景无数的人的眼里,丽江也依然是不止一次地旅行。
虽然现在古城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但丽江自1997年成为世界文化遗产后,便被惊艳地推至世界面前至今,加之因为长期盘踞久负盛名的小资符号地的榜首,到丽江的游人源源不断,而与丽江古城相遇并一见钟情的剧幕也从未停歇。而为了便于“晒太阳”“睡觉”“发呆”“放空”,古城各种类型的客栈便成了游客们的不二之选。
生活·顺其自然
不仅是这些客栈老板们,同样有归属感的还有那些开着酒吧的人,唱着歌的人。在丽江采访的过程中,走到哪都能听到的《一瞬间》让人无法忽视,据说,在此之前,丽江放的都是侃侃的《滴答》,这首歌因为此前热播的《北京爱情故事》而家喻户晓,但丽江古城似乎并没有想借机再火一把,在丽江古城、束河古镇的各家“淘碟”店里,不约而同放的都是“丽江小倩”的《一瞬间》。
百年中德记:私享岛屿时光
从厦门鹭江道码头乘渡轮去鼓浪屿,在摇晃的轮渡享受让人欲醉的清新海风,不一会就抵岸了。跟着人群穿过龙头路,爬一段斜坡,便见到亭亭如盖的榕树下的那一座西式风格的大宅,这便是中德记。一个归侨和一个时代的联系,通过鼓浪屿上的一座别墅群,如此直观地呈现在人们面前。
左手大海,右手日光岩,身后是菽庄花园。在百年古树汇聚的万坪园林里,听天风海涛、看日升月落——1919年,黄奕住,一个卑微的剃头匠出洋闯荡,从身无分文到巨富归国,并在8个月内兴建出一座“中国第一别墅”——中德记。
2002年,中德记因年久失修,鼓浪屿宾馆因此停办。直到2010年的夏天,几经周折后的中德记终于重新开张。如今的中德记,最大限度回复了当年景象,从每个细节上还原当年富商家庭的生活场景。更为难得的是,在整个中德记的空气中,历史与文化的影像交织、融合起来,令人有强烈的穿越感。
其实,从2002年停业,到2010年重新开张,中德记还有一段不为人知的黯淡时光。“在这段时间,由于种种原因,宅子年久失修。这是一座石木建筑,大梁也是木制,停办期间,这些木头几乎全部被蛀。”童一粟告诉记者,2009年,几个投资人看上了这座宅子,并与宅子的主人——黄氏家族后人的代表取得联系,并最终以承租方的身份入主中德记。
漫步整修后的中德记,就如同一次探索的旅程,故事随处可“见”。因此,酒店目前营销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就是故事的宣传,“将中德记特别吸引人的细节、这座宅子本身传奇的历史,以故事的形式呈现,并通过微博、官网、电子杂志和定期举办讲座的方式进行推广。”
温馨化,不是标准化
将一座民国时期的豪华别墅改造成一个以体验主打,并且与建筑本身的气质、文化紧密融合的小型精品酒店,是投资人的初衷。住在中德记,不单可以享受一般酒店的服务,还能够体验民国时期这种世家的生活氛围。
“改造的难度非常大。酒店的功能性决定酒店必须具备一些设施,而这些老房子是没有的。比如洗手间,上世纪20年代的房子,每个房间没有洗手间,所以单单洗手间的改造就十分困难。再比如说通风,大部分酒店利用中央空调实现,但这需要铺设通风管道,这在中德记也是没办法做的,因为它原本就设计有冬暖夏凉的通风系统,如果在此基础上加上空调系统,会破坏房间内部恒高——在中德记,每间房子层高都是4.5米。”童一粟说,修旧如旧与建新酒店,完全是两个概念。
目前中德记的南楼、北楼已经辟作酒店,拥有30间客房。“因为中德记本身历史比较特别,所以我们的酒店照片一出来,就引发了很多关注。开业后,我们也与去哪儿网等在线商旅网站合作,来自这些网站的客人入住后满意度非常高,口口相传,也带来了很多客人。”童一粟介绍,目前酒店的客源中,散客占三成,网络渠道商占四成,旅行社和活动接触占三成。
中德记本身就是一座旧日大宅门留下的别墅,因此,中德记每位员工在职务后面还会加上“管家”二字。童一粟说:“称为管家,是因为虽然大家都有各自的职责,但是我们希望每个人都对这个家的全局有所把握。”
一座文化庭园
从2011年夏天开始,庭园故事会、庭园下午茶、庭园音乐会、庭园电影院在鼓浪屿的阴晴圆缺中如期上演。于是,普利策摄影奖唯一华人获得者刘香成被邀请到了这里讲座。“整整一个下午,南楼的咖啡厅里挤满了人,几乎没有人走动。当时每个人都沉浸在他的老照片和满头银发中藏着的第一手历史里。”
常年在鼓浪屿音乐厅演奏的厦门老人乐团也在庭园的夜色中加入到艺术与庭园的对话中。不只有乐器的悠扬,还有夏夜的虫鸣,海风吹动树叶的沙沙声,一同合奏。
“我们的目标顾客,是一群对于文物、对民国时期的气质有兴趣、愿意去了解的人。”童一粟表示,种种因素交织着的中德记,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的这种气质,才是最吸引人的。可以说,在中德记,客人是在离城市最近的地方,在百年古榕的环绕中,真正地憩养心灵。
好像说不清楚厦门什么时候火的,鼓浪屿什么时候成为“小清新集聚地”的,就像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去厦门就一定要去鼓浪屿一样。甚至连入选“2012最佳客栈民宿”榜单的全国十佳客栈民宿中,有5家来自厦门,且都在鼓浪屿。对于这个结果,就连去哪儿网的副总经理钱臻也表示没想到。
其实,无论鼓浪屿是什么时候火的,在经历过今年的十一中秋国庆长假之后,厦门鼓浪屿以超过最佳接待量的9倍,与被超过最佳接待量的10倍的南京中山陵、超过最佳接待量5倍的北京故宫、山西平遥古城,以及一房难求的丽江、张家界、韶山、嵩山少林等旅游目的地一同再次进入了世人的视野。回忆起今年十一的场景,十二生活旅行馆的老庄也觉得叹为观止。在这家客栈的院子里,海风柔软、星稀云淡,满院的三角梅在夜色里开得很好,负责打理客栈的小王和老庄等着晚归的客人回到客栈,都会泡上一壶好的乌龙茶,当过12年跑船厨师的老庄很健谈,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十一期间,鼓浪屿的街道全是黑的,都是被游客的脚走出来的颜色,岛上到处是帐篷,好多游客要求到我们的院子里搭帐篷,但是考虑到安全性等问题,都被我们拒绝了。”
看得见风景的客栈
老挝孟威村背靠一座大山,一条石板铺成的山路像鼻梁一样搁在码头和村口之间。村口树荫下站着几个当地人,是等着揽客的客栈老板。都是四五十岁的村妇,肤色黝黑,穿宽大的带袖背心和粗布筒裙,头发拢到脑后扎成髻子,隆起的发球上插着一朵塑料花。她们一边嗑瓜子一边说笑着聊天,看到背包客上岸,忙把吃剩的瓜子扔进路旁水沟,再把沾了浮土的大手在粗布裙上抹干净。进入雨季后,游客锐减,每天只有一班船进出孟威,船上这十几个游客,就再没理由错过。
当我从村口走过时,听到树荫下传来几个支离破碎的英语单词,是她们为自家客栈打的广告。
在我的旅行文章中,River View(河景)是最适合填进去的关键词。可当我开口询问River View更多细节时,老板娘却不知所措地指指自己耳朵,点点头,再指指嘴,摇摇头,意思是会听不会讲。见我点头表示明白,她就大声笑起来,露出上下两排白里透黄的牙齿,眼角的皱纹也挤在一起,像合上的扇面一样缩小了面积。我也被这笑声感染。直觉告诉我,无论River View还是这爽朗笑声都是让心情愉快的保证。
从村口到River View客栈有条小路,是各家篱笆之间挤出的细缝。因为River View的缘故,客栈建在村落的最外一层。四五间客房分布在江边,之间用一条近乎悬空的走廊连接,踩上去发出咯吱的伴奏。
门外走廊空地上架着一张吊床,晃晃悠悠,像一张向上张开的渔网。我从背包里拿出一本书,躺在吊床上随意翻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