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天下,大约是四川的小吃最普遍也最吸引人。去过很多地方,凡是到过的地方就一定有四川的美食。别的地方的美食也有,但似乎多少有了点距离。就北京来说,广东美食 一定是在高级酒楼里面,别说普通老百姓,就连俺这样号称中产阶级的人也一年都难得去一次,味道先不说,单是价格就能让俺心惊肉跳,而且做出来的东西都是俺不敢吃的,光是看着那些盘子里活蹦乱跳的鱼虾鸟兽,俺就撕心裂肺了,更不用说亲口灭杀他们;杭州小吃的店面似乎就小了许多,但里面一定除了小笼包子,就是紫菜汤,也有馄饨米粥,但味道就打了很大的折扣了,大清早的我总要光顾一下,其它时候对包子馄饨似乎没有什么反应,于是也就没什么分明印象了。
各地小吃风味迥异,到了外地就怕吃不惯。在北京随处可见的马兰拉面,味道也还算保留了西北风味的一多半,但到了安徽,就全然变了模样:黄乎乎的汤汁里面放着煮的粘乎乎的面条,撒上一点雪菜末子也就成了西北风味的拉面了,吃了一次,仅仅两口下去,害得我三天都不想吃东西。简直想破口大骂那些厨子暴殄天物。后来也就明白了,其实入乡随俗,那种风味的拉面一定是迎合当地口味的结果。
我还是喜欢成都小吃,虽然遍布天下,却始终保持了它独有的风味,在那里吃都觉得地地道道,香辣可口。
在外面工作和出差,最怕的就是找不到一口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但如果在那个地方不经意发现了一爿四川小店,那就完全不同了,感觉一定是很兴奋的,因为随随便便进去,随随便便一坐,随随便便吃点东西,花不了几个钱就定能让你吃得很舒服,吃得很实在,心情也实在。
我一直都很喜欢四川的小吃,不仅仅是因为辣乎乎的风味迎合了我的爱好,更多的是因为大多四川风味的小店一定是随处可见,不论是繁华闹市还是宁静的小巷,还是办公区的高楼大厦之间,只要有那么一间小店,就能飘出麻麻辣辣的香味儿,就能唤醒你沉睡的食欲,就能让你的口水汹涌澎湃起来。
四川的凉粉是一道好菜。简单而又味儿浓郁,不论是炎炎夏日还是皑皑雪天,吃起来总是那么顺滑香辣,满口生津。白嫩的凉粉加上蒜茸辣椒油和各种佐料,看上去色彩鲜艳,闻上去香味扑鼻,吃起来麻辣可口,结账的时候只要三两块钱,谁不喜欢啊?看一看大街小巷的四川小餐馆,你就知道老百姓的日子该怎么过,你就明白小小的盘子里也有着老百姓的风骚。
我喜欢吃担担面,除了家乡的各种面食,在我吃过的所有面食里面,唯有四川担担面是最合口味,也最有吃头的。两三块钱一碗香辣的面条,里面有花椒、红油、酱油、雪菜、醋、味精各种调料,还有炒好的碎肉末子,味道鲜美可口,一碗下去一定能吃出一身热乎乎的感觉来,那才叫作爽。我不知道担担面有着怎样的掌故,但是据说担担面在过去是在夜晚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面,因此也就有了这个名字。这个名字大约跟我小时在家乡常常见到的货郎一样。那时候家乡地处偏僻山村,基本上没有商店,平常买个针头线脑的总是要期待山外来的货郎。货郎挑着一副担子,担子的两头是两个有玻璃罩子的小箱子,里面陈列着从针头线脑到小孩子喜欢的泡泡糖这样的小杂物,翻山越岭卖一点零碎东西,大概也没有多少利润,但那些勤劳的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多少年都没有忘记。担担面大约也是如此,虽然现在基本上都是坐店经营,再也看不见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的情形了,但人们仍习惯地称它为担担面,不光是因为叫惯了,多少也有些怀念的情结吧!
据说很多小吃风靡天下的时候,四川人已经在研究新的吃法了。我不知道是不是这样,但是这些年风风火火下来势头不减半分的麻辣烫和辣火锅,确实出自四川,而且当他们在全国铺天盖地地流行,让十亿人民大快朵颐的时候,四川人却开始吃一种叫做串串香的东西,虽然源自麻辣烫,却也有着很明显的分别。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挂在店门口的“串”字,还有一串一串的仿真红辣椒,一看就知道卖的是串串香。
吃串串香就知道什么叫做随意。价钱很便宜,一毛钱就可以吃到一串,喜欢吃什么就拿什么,想吃多少就拿多少,完全自己选择,常常的菜架上整齐地码放着上百个品种的串串,从肉片到时令蔬菜都有,洗得很干净,用细竹签串起来供人挑选,烫好了之后精明的小老板还会送上来一小碟子免费的佐料,里面是辣椒、花生和芝麻、味精、花椒这样的佐料,蘸着串串吃很有味道,虽然佐料不收钱,但是你一旦吃得上瘾了(应该说你一定会吃得上瘾),胃口顿时决堤,一口气吃上几十串儿也说不定,这里面就是做生意的窍门儿了。在北京很多小店里吃饭,要一张餐巾纸都会推三阻四地拖延上半天,才极不情愿地拿来半张纸意思意思,去了一回之后就连再次光顾的勇气也都没有了。难怪四川街头的小店虽然卖几个串串,但生意总是红火得让人眼馋。吃完了串串,数一下竹签子就知道吃了多少根,一根一毛钱,花上几块钱就能吃得舒舒服服,生意不好那才叫作奇怪呢!
夫妻肺片也是我很喜欢的美食。但最初我并不知道夫妻肺片原来并不是肺片,而是用牛的肉、心、舌、肚等做成的。据说最初就是肺片,到了后来生活渐渐好了,单一的肺片似乎不能满足客人的需要了,就进行了改进。但不管怎样,那味道真的是很地道,简简单单的一道凉拌肺片制作精细,风味独特,除了精选的主料之外,还要配上红油辣椒、花椒粉、卤水、花生末、芝麻末这些精心调制好的汤汁,装在青瓷盘子里,红油重彩,吃起来麻辣鲜香,滋味无穷。所有对日子的享受都在这一只盘子里了。
夫妻肺片的名字好像是我吃过的菜里面最有印象的,不是因为别致,而是很简单,很有日子的味道。我问过北京的川味餐馆关于夫妻肺片的来由,大多不知所云,但到了四川,却尽人皆知,这个名字来源于它的创始人,也就是一对依靠卖牛杂为生的贫穷夫妻。据说就是因为夫妻两个挑着担子沿街叫卖精心制作出来的牛杂,而且有了这一道用牛肺做出来的精致小菜,人们纷纷为这菜取名儿,后来也不知是哪一个秀才或者目不识丁的乡民看到了夫妻俩走街串巷的身影,顿时有了灵感,就叫成了夫妻肺片,虽然是一个很简单的名字,但在其中依稀可以看到一对贫穷的夫妻,挑着担子走在晨光暮霭中,那就是日子,我们都能懂,但是我们可能都没怎么留心身边的点点滴滴的温暖。如今人们吃着鲜红香辣的夫妻肺片,讲述着一个平平常常的人家的故事,吃出来的是一种日子的味道,也不知在四川大街小巷的盘子里,还有多少这样的动人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