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里青山做画屏南岳衡阳秋意浓
秋色渐浓。乘车行在南岳的盘山公路上,夹道的松柏遮天蔽日,枫香正在染成热烈的金黄。在古老植物们的庇护下,这条朝圣之路一直保持着一种幽深静谧的美。早晨,南岳古镇宁静、祥和、质朴,宛若一幅最美的画卷。古镇早晨的空气也格外地新鲜,带着玉露的清香,游丝般在空中飘荡。大口地呼吸着免费的新鲜空气,顿觉神清气爽。靠在石栏上,望着青蓝高远的天空,几抹淡云飘游,心中无限的宁静与平和。
我们一路乘车到达磨镜台,磨镜台位于祝融峰南的燕子岩下。和半山亭隔壑相望,相传南禅七祖怀让正是在这里以磨砖作镜之举“收服”了江西名僧马祖道一。怀让墓塔也就建在对面的半坡处,在丛林包围之间显得那么的肃穆。
我们到达墓塔时恰遇一位僧人正在祭拜。他叫宏禅,不久前刚从北方过来,现正在南台寺修行,祭拜怀让是他的“日课”之一。墓塔后为上山老路,路旁碑题“怀让路”。因为时间紧凑,我们未能继续上山,颇有些遗憾。
从磨镜台沿着山路往前走,我们来到了位于掷钵峰东麓的福严寺。福严寺是六朝陈代光大元年由高僧慧思和尚创建。当时名叫般若禅寺,又名般若寺。宋朝时,改名为福严寺,一直沿用至今。当时,寺中有位名叫福严的僧人增修寺院,并栽柏树10株,福严寺因此得名。寺庙隐藏在茂林修竹之中,古藤老树纵横其间,往日的青翠已被缤纷的色彩所代替,和肃穆端庄的寺宇相映成趣,使得庙宇分外古雅。
在慧思创建般若寺之前,南岳曾是道家的天下,山上山下星罗棋布着道教宫观。慧思,15岁信仰佛教出家,20岁受具足戒。外出参访,投高僧慧文禅师,从受禅法。他严守戒律,常于林野间经行修禅,声誉远播,随从他习禅的徒众不断增加。因屡遭扰乱毒害。于567年带了信徒40多人南下到了湖南,进了南岳。而这时的南岳归岳神掌管。慧思得知岳神喜欢下棋,有“赢家所求,输家必应”的习惯,就与岳神对弈,并连胜三局。岳神问他有何所求,慧思说:“求尊神赐一檀越之地,给小僧定禅”。岳神允许了。慧思就以锡杖择地,杖落之处方圆百丈归慧思使用。他把锡杖向空中一抛,锡杖就冉冉地飘到天柱峰南边一块葱茏掩映的林地坠落,这就是般若寺的寺址。
过午不食,是佛陀为出家比丘制定的戒律。我们抵达寺院正值午时,僧人们皆已回房中午睡,院内一片静谧。六朝古刹静静坐卧在四株古银杏树的掩映下。即使树叶尚未黄透,但古树,以及游移在寺院白墙上深沉的暗影仍让众人屏息。这是时间无言的力量,传说这几棵古银杏为高僧慧思和尚手植,已有1400多岁了。福严寺虽屡遭兴衰,早已不复慧思当年模样,但秋风飒飒中,这四株树却响着数千年的风。
在福严寺的东边,有一座叫做“虎跑泉”的石井,因为名字十分有意思,引得众人纷纷前来围观。泉旁有块石碑,记载了这泉的来历。是有一天慧思和徒弟们来泉边汲水时,见丛林中窜出一只猛虎,从泉边衔起慧思的锡杖走到般若寺后的岩石前,大哮三声,泉水就从岩石里流了出来。慧思在泉井修一石井,命名为“虎跑泉”。导游告诉我们:“只要对着这石井大叫,泉水便会“活”起来,不断往外涌,不过前提是声音一定要够大。”为了验证这一奇景,大家牟足劲开始欢呼,可是结果并不理想。几次之后,泉水还是一如往常的平静,我们只能安慰自己,看奇景也是需要攒人品的。
草堂正厅的左边是书房,珍藏有王船山晚年着书立说稀贵的文献史料,右边为住室,陈列有王船山的床铺、被席、书桌、七弦琴等复制品。草堂外左侧还有一株百年紫藤,缠绕于老树上。听导游说来年开花时,树林里到处充满着梦幻的紫色,令人叹为观止。比起生前的声名淡漠,经由另一湖湘大儒曾国藩的宣传,王船山在百年之后日显于世。王船山隐居着述40余年,为后世提供经世致用之学为出发点,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为宗旨,对他之前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进行了详尽的研读、评注和创新。有了他,湖湘文化从这里走向了世界。
下午,我们一行来到位于衡阳县的湘西草堂。这是明末清初大儒王夫之晚年隐居之地。据介绍,明朝灭亡后,王夫之在家乡湖南衡阳抗击清兵,失败后隐居石船山,讲学着述,故世称 “船山先生”。穿过一片片稻香四溢的农田,在一小树林旁停车步行。林中藏有茅舍三间,乍一看似某村民家中祖宗宗祠,要是独自过来说不定也就错过了。湘西草堂院内环境清幽,绿荫如盖,草堂前有古枫树两棵,据说为王船山所栽。如此环境,真是隐居休息的最佳胜地啊!
小编热力推荐,近期超火旅游线路:长沙/韶山/张家界/袁家界/凤凰双飞5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