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上门实地考察!地铁1号罗宝线岗厦站B出口     注册 国旅简介 资质证明 付款账号 企业微信 收藏本站
  • 深圳国旅旅行社
当前位置:首页 >> 资讯 >> 行业曝光

带您揭开旅游摄影大赛的真正意图

旅游时带一个相机,已成为国民的普遍习惯。被称为“第三只眼”的镜头记录下的图像,对于个人来说是记忆,而对于景区和相关城市来说,则是形象展示与品牌宣传。

将旅游摄影这一原本出于爱好的自发行为转换成一种有“预谋”、有组织的集体行为,无疑是一种有效的“放大镜”。于是,便诞生了形形色色的旅游摄影大赛。当一幅幅摄影作品如雪花般从作者的相机飞向比赛组织者的案头,值得被探讨的已经不只是这些照片本身。

旅游摄影大赛

层出不穷的摄影大赛

近些天来,在河南八里沟景区游玩的游客中,举起相机不停拍照的人非常多。原来,这里正在举办“2012八里沟摄影大赛”。旅游时拍些照片本就是常事,如果拍得好些,还有可能获得最高12000元的奖金,何乐而不为呢?据了解,此次摄影比赛是该景区8月1日开幕的“南太行亲水文化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历时5个月,面向专业摄影从业人员与普通的摄影爱好者、旅游户外爱好者。

同样,在山东,一场名为“我休闲,我快乐”的摄影大赛也吸引着众多游客参与。这是由山东省旅游局国际旅游开发中心推出的摄影比赛,面向全民,内容要求则与山东省正在举办的“好客山东休闲汇”活动紧密相关,可以说是为这一全省性的重头活动造势的重要举措之一。

事实上,近年来,旅游摄影大赛的涌现真可用“雨后春笋”来形容,而这“雨”,就是旅游业的持续发展与竞争的日趋激烈。不少景区意识到,摄影与旅游之间的微妙关系可以成为一件宣传营销的利器。

从今年年初开始,全国范围内大大小小的旅游摄影大赛层出不穷。近期除了上述二者外,还有第五届“美丽神奇的广西”摄影大赛、龙门石窟景区 2012 年“千人拍龙门”摄影大赛、“魅力大理”摄影大赛、南京市的“亲近紫金山,寻找环陵路的美”摄影大赛、济南七星台景区的世界最美夜空少儿摄影大赛,等等。

记者发现,这些摄影比赛有一些共同点。首先,在时间安排上,作品的征集时间一般都比较长,短则一两个月,长则半年左右。这样一来,不仅给了参与者充分的准备时间,也蕴含着主办方的巧思——吸引更多的人前来游玩,顺便拍摄。于是,无论是春节、黄金周、小长假、寒暑假这样的旅游旺季,还是传统上的旅游淡季,都有各式各样的旅游摄影大赛在“火热进行中”。旺季聚拢客源,淡季则烘托人气。

其次,比赛对于作品内容的要求往往比较明确,即强调以举办城市或景区的自然风光、历史人文、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对于以宣传推广为目标的比赛来说,这样的要求不难理解。

此外,摄影比赛往往与举办地的旅游节或文化节联系在一起,或者本身就是其中的一部分。为了体现比赛的丰富性,一些摄影比赛还会安排采风、举办摄影讲座等。

借助“镜头”升温的美景

“比起官方的宣传片,我更愿意通过普通人的摄影来了解一个景区。”北京市民陈女士说,现在许多景区都是有山有水,粗略地看都差不多,而只有那些更细致的角度才能打动人。有时候,自己产生前去游玩的冲动,不是因为多么宏阔的全景展示,而可能只是因为被看过的某一张风景照的细微处所打动。

事实上,消费者的这种心理正在被越来越多精明的旅游营销者掌握。而如何能聚集更多让人动心的细节?“比赛”自然是一种好的手段。

“有不少景区甚至城市都是在照片中火起来的,这对我们来说当然是一种诱惑。”西部某景区负责人的一番话,道出了不少景区的共同心声。“举办大赛,其实只是一种外在形式,主要目的还是吸引人们的注意力,让更多的人自然而然地主动参与到对景区的宣传中来。”

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事实上,通过摄影大赛名扬天下的成功范例的确不少。

山西平遥,除了令人赏心悦目的古城风貌外,还有一个闻名世界的项目——平遥国际摄影大展。这项始创于2001年的摄影比赛,在平遥知名度的拓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虽然此项比赛的作品征集范围很广,但其中众多作品还是以平遥自身的独特风貌为主要内容,这座古城美妙的建筑、古朴的民风、特有的风情在中外摄影爱好者的镜头中得到美轮美奂的体现。

据记者了解,这项比赛本身一开始就致力于形成规模和品牌,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努力。连续几年举办后,由于规模效应以及作品本身较高的艺术水准,它已经成为国际知名的大型摄影盛事,比赛本身每年就吸引着无数中外游客前往平遥参观。

河南焦作,作为另一个成功崛起的旅游城市,也在一定程度上仰仗了摄影大赛的“东风”。2002年,焦作成功举办了“中国·焦作山水国际摄影节”,以云台山为代表的焦作山水风光在众多参赛作品中得到充分彰显。

云台山景区相关负责人向记者回忆,那届摄影节期间,他们举办了 “焦作山水风光摄影艺术大赛”,收到了414位作者选送的4683幅参赛作品。摄影节过后,中国内地外摄影家拍下的大量摄影作品成了宣传焦作山水的有效载体,焦作山水风光摄影作品不仅在日后许多摄影比赛中入选、获奖,一些国外摄影家还专门在海外举办展览,有效地扩大了焦作山水在国外的影响。当年9月,云台山及景区所辖的青龙峡、神农山、青天河被中国摄协批准命名为“全国摄影创作基地”。

在接下来的几年中,焦作接连举办多项摄影比赛活动,而比赛的要求大多以反映焦作山水风光为主。据记者了解,这些摄影大赛评选出来的摄影作品并没有随着比赛的结束而湮没。这些摄影作品被放大,制作成宣传海报,出现在中国内地许多城市的公共场所。例如,北京的许多地铁站里,都悬挂着云台山的风景照,而许多北京市民也正是通过这些照片才了解到这个景区的。

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摄影比赛对于旅游营销的作用可以从三个方面体现出来:其一,比赛的首要目的是聚拢人气,而摄影人人都会,因此比赛的参与性强,比赛本身就能吸引一部分客源;其二,摄影比赛不同于一般的日常拍摄,需要寻找角度、构思风格,因此,参与者会极力“钻研”景区或城市的风光,从多个角度挖掘出形形色色的景区、城市面貌,有时候甚至是景区、城市自己都未曾发现的角度,这种群众的智慧结晶对于景区、城市来说自然不可多得;其三,摄影比赛的成果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形成持续的宣传效应,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作品展览、形象广告,都可以在更大范围内传播景区或城市的自然与人文风光。

“镜头营销”面临的发展瓶颈

在一些成功的摄影比赛的示范效应下,追随者自然蜂拥而至。如今,“最美的xxx”、“我眼中的xxx”等摄影比赛已充斥着市场。然而,所有这些比赛都能起到预期的效果吗

在采访中,多位业内专家对旅游摄影大赛的单调形式提出了批评。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副教授陈晔认为,通过摄影大赛的方式推广地区的旅游本是好事,但千篇一律的比赛形式确实难以再吸引大众的目光。当前多数摄影大赛基本形式都是政府机构与摄影协会合作推出摄影大赛征稿,向社会征集优秀摄影作品,然后设置若干奖项,给予不同金额的奖励。很多比赛都落入了“颁个奖、发个证、给点钱”的俗套。

在深圳某设计公司工作的孙鹏是资深驴友,热爱摄影,也参加过多次旅游摄影比赛。他说,自己刚开始参加这类比赛时还挺有兴趣的,但随着参加的次数越来越多,对获奖的热情渐渐淡了。“有的比赛对内容要求得太死板,评选标准不透明,商业气息浓。后来也想开了,重在参与嘛。”

孙鹏告诉记者,许多景区或城市出于自我宣传的需要,对参赛摄影作品的内容提出诸多限制,制约了参赛者的发挥。而这种限制,又容易造成作品的单一化、同质化,难得出现精品。“一些比赛从规则上推敲,就在引导人们去拍摄某些东西。比如,他们想推广的是某片油菜花田、某座山峰,就让大家都去拍这些东西,发挥的空间太小。有的地方还会专门提示‘最佳拍摄地点’,其实许多就是景区里的某家酒店而已。”

陈晔指出,目前一些旅游摄影大赛缺乏真正的吸引力。他表示,摄影大赛基本是在规定时间内提交若干作品,经专家评选后公布结果。个别活动增加了专家指导摄影技术的环节。这样的单一内容制造的关注点仅限于专业的摄影师和较高水平的摄影爱好者,而主要的营销对象是大众,他们却没有机会参与其中,这样的比赛也就渐渐失去吸引力。

赵雪(化名)是一家知名旅游杂志的资深记者,专门跑旅游摄影口。她向记者透露,摄影是一种艺术,评选一定存在主观因素,对同一件作品见仁见智是正常的。但自己参加过报道的某些比赛,人为操作的痕迹太明显。“一些技术水平、艺术水准都很一般的作品最后获得很好的名次,或者是因为忠实地展现了主办方希望突出的景观,或者是因为作者本人就是业内名人甚至官员。”

业内人士表示,由于目前的旅游摄影大赛主办方多数为旅游景区或地方政府,比赛的宣传目的强烈,因此对内容进行限制并不奇怪,在对作品进行评选时,也会充分考虑这种功利目的。此外,为了“名人效应”、“大家气象”,一些比赛确实存在内定名次的现象,让比赛过程成为走过场,只要吸引到人,聚了人气,便达到了目的。

在调查中,记者还发现,大部分比赛仍处于“多小散弱”的状态,往往举办一两届就销声匿迹,或者仅仅是景区为吸引游客而推出的短暂的促销手段。伴随着这种状况的,是参赛的作品缺乏真正可持续的影响力,比赛结束后就无人问津,没有充分地后期包装和利用。

发布:2012-09-25浏览量:1325 来源:互联网



专业旅游顾问
— 为您量身定制行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