恋上南方古镇品沉淀千年的古朴
行走在古色古香的小巷间,沉淀千年的古朴气息扑面而来。古镇,一直以其厚重的历史和宁静悠 远吸引游客。凤凰古城的朴实旷达,南浔古镇的水乡神韵,同里小镇的清丽古朴……本期,我们 带您走进极具特色的古镇,寻找悠远文化和自然风景的结合点。
同里
同里古镇隶属江苏省吴江市,位于太湖之畔,古运河之东,四面临水,八湖环抱。同里古镇风景 优美,建筑依水而立,以“小桥流水人家”着称,是目前江苏省保存最为完整的水乡古镇,已列 为太湖十三大景区之一。
清丽古朴的同里小镇,水田肥沃,物丰富庶,人杰地灵,素有“东方小威尼斯”之誉。同里的特 点在于明清建筑多,水乡小桥多,名人志士多。镇内有明清两代园宅38处,寺观祠宇47座,有士 绅豪富住宅和名人故居数百处之多。古镇原有“前八景”、“后八景”、“续四景”等二十多处 自然景观,今尚存“东溪望月”、“南市晓烟”、“北山春眺”、“水村渔笛”、“长山岚翠” 诸景。
同里具有悠久的造园历史。同里的园林,在一个小镇上创造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居住环境,标 志着相当高度的居住文明,通过空间的渗透与建筑的层次变化,借以造成极其丰富深远的流动视 觉,达到移步换景的视觉效果。
西塘
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由于当初西塘的 通行以水路为主,外来骚扰较少,故能使西塘较完美地将古镇保留至今,使得祖先的遗产能延续 下去。
西塘与其它水乡古镇最大的不同在于古镇中临河的街道都有廊棚,总长近千米,就像颐和园的长 廊一样。这里的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也没有浓厚的商业氛 围,更令留宿旅者陶醉!
凤凰古城
提起沈从文,我们会自然而然地想到他的代表作《边城》。想起《边城》,人们似乎又会自然而 然地想到翠翠,想到那座依山傍水的小镇。这个小镇就在凤凰古城,这座据说可能是中国最美丽 的小城。
南华山衬着古老的城楼、飞架于乌巢河深谷的石桥、水边修建的小木屋等等。宁静而悠远的古镇 ,朴实旷达的民风,充满着民族特色的建筑物,凤凰古城不大,凤凰县也不大,但是这个地方很 适合一个人出游,很适合一个人发呆。只要来过这里,那份触动会一直萦绕在心里。因为在这里 ,你会重新认识自己。地因人传,人杰而地灵。文学巨匠沈从文的《边城》,将他魂梦牵涉的故 土描绘得如诗如画,如梦如歌,荡气回肠,也将这座静默深沉的小城推向了全世界。
甪直镇
江苏省苏州市甪直镇作为神州水乡古镇的佼佼者,的确名不虚传,它具有2500年的文明历史。特 别是古老文化,名胜古迹、古桥、古街、古民宅以及具有1300多年历史的古银杏树令人赞叹不已 。
当人们进入古镇,就会感悟到一种舒适感,一种甪直古镇特有的新奇感。镇上河水清清,环境幽 雅,名胜古迹星罗棋布,历史景观,鸭沼清风、分署清泉、吴淞雪浪、海芷钟声、浮图夕照、渔 莲灯阜、西汇晓市等被先人们概括的“莆里八景”虽然历经历史的磨难,大部分已经被拆除,但 仍能找出它们当年的恢宏的风彩。
建于公元503年的甪直保圣寺内有唐代着名雕塑家杨惠之所塑的九尊泥塑罗汉,虽历经千年苍桑, 却仍然保存完好。郭沫若先生看后讲“保圣寺的罗汉塑像,筋骨见胸,脉络在手,尽管受着宗教 题材的束缚,而现实感却以无限的迫力向人逼来,使人不能不感到一种崇高的美”。
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所谓阳朔山水,是指北起杨堤,南抵阳朔,漓江两岸绵延约 百里的山光水色。阳朔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古城,唐诗中一句说得好:“城廓并无二里大,人家都 在万山中”。山拥江城,像一朵盛放的莲花。
阳朔属地为典型的喀斯特地形、地貌,境内有奇特的山峰2万多座,大小河流16条,自然景点110 多处,总称:“山青、水秀、峰奇、洞巧”,为天下四绝。其中漓江流经阳朔县境56公里,两岸 奇峰林立、岸边翠竹丛丛,奇峰和翠竹倒影在澄碧江面上,形成一幅绝妙的山水画长卷。更有田 园风光如诗如画、丰富的文化遗产、古建筑、古桥梁、名人纪念地、摩崖石刻点缀于山水之间, 为山光水色又添神奇色彩。
南浔
“碧波摇影寻旧梦,青楼游客追新潮”的浙江南浔。而南浔,这个旧时的浔溪村,经了历史的琢 磨,终也灼灼,绽放于世人眼前。南浔镇是独具魅力的旅游胜地。南浔镇名胜古迹众多,与自然 风光和谐统一,既充满着浓郁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灵气,又洋溢着江南水乡诗画一般的神韵,而欧 陆情调与江南古风的意外并处、相得益彰,使古镇魅力更加引人入胜。
但凡在历史的刁难中依然铮铮不息的一方水土,必是曾养育了无数才人之地。南浔旧历中“九里 三阁老十里两尚书”的说法也恰印证了这一点。那些描摩进长卷的江南风骨,妙笔生花的桥前明 月,树下春水,几乎集合了南浔作为一个水乡江南古镇的所有特色,也是所有去南浔旅游的人的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区域内还有桥镇之乡双林镇、湖笔之都善琏镇、灯谜之乡菱湖镇、名漾故 里和孚镇、船拳之乡练市镇、塔地遗址千金镇、道教胜地石淙镇,形成了江南少有的古镇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