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山碧海红瓦绿树探寻名人故居
我的行程从观象山路开始,首先来到了位于观象山一路1号的萧军萧红故居。1934年,夫妇两人在此居住。同楼居住的还有作家舒群。在此,舒群也写出了自己的代表作《没有祖国的孩子》。萧军萧红在此居住的半年间,两人写出了各自的代表作,萧红的《生死场》和萧军的《八月的乡村》俱为长篇小说。名人故居标牌旁边已是水果摊。钢筋而制的大门紧锁,想必也已不走此门,路遇老大爷在此纳凉。仰头望见两座小楼,只知道当年各位前辈居住于此,却也不知准确楼层。
王统照故居位于观海山上的观海二路49号。掉漆大大门紧闭,望着应是要走一段石阶才能进入先生正室。茂密的树枝几乎要把整幢小楼掩盖。只见那面的楼房早已支离破碎,偶能听到里面的流水声。1926年,王统照举家移来青岛,常住观海山。在这里,收获了代表作、长篇小说《山雨》,另写有描写青岛的散文《青岛素描》和诗集《这时代》等作品。观海二路是一条环绕观海山腰开辟的环形马路,每一号门牌里都有数量可观的房舍,隔几十米甚至上百米才有一门。但由于房屋建在较为陡峭的山腰,路面低于楼底,来客行人便须仰视才能看见掩映于院墙树丛之后的居室客房。
华岗故居故 居位于龙口路的40号。外面现为某银行的办事点,进入大院,看到旗杆后面写着一个2字的小楼也便是先 生的寓所。大院内颇为安静,想必是周末也都出门散心了。阳光照耀下的小院有一种特有的光芒,想必当 年也是这样一番欣欣向荣的景象。1950年在青岛的山东大学与华东大学合并建成新的山东大学,国务院任 命华岗为校长,华岗因此再来青岛,住在龙口路40号。1955年华岗被诬告入狱,“文革”后平反昭雪,现 “百花苑”中有他的塑像。华岗旧居现被作为青岛市科技信息研究所。
顺着黄县路走着,看到许多游客手中拿着地图,时不时向路人问路,想必是在问询老舍先生的故居所在。故居位于黄县路12号,为二层楼房,坐北朝南。1935年至1937年在此居住的老舍先生,创作了长篇小说《骆驼祥子》,直至今日影响甚是广泛,更是为现代文学贡献了一座里程碑。在山大,老舍开设了《文艺批评》《欧洲文学概论》《小说做法》等课程。此外还发表了《诗与散文》《中国民族的力量》等学术演讲。居所修复之后,更名为骆驼祥子博物馆正式对外开放,馆中展示了不同时期出版、不同版式的老舍书籍,图文形式介绍了老舍先生的生平,院内也有老舍先生的塑像。
进入小院,便看到名为“祥子书店”的小屋,里面有老舍先生的不同文学作品,可以购买阅读。1936年暑假,由于学生闹学潮,老舍先生辞去了教职,专心作为专业作家在此进行创作,第一本就是《骆驼祥子》。在祥子书店,我们见到了不同时期出版的《骆驼祥子》书籍样本,更是看到了《骆驼祥子》初版本,是1939年由人间书屋所出版的。此书是由老舍先生长子舒乙捐赠的。对于我这样一个老舍先生的超级粉丝来说,来到这里简直就是来到了天堂。
沿着鱼山路往上走去,路过一家咖啡馆,种满了花花草草,博得路人眼球。梁实秋先生的故居位于鱼山路33号。1930年,作为新月派旗手的梁实秋应国立青岛大学创校校长杨振声之聘出任外文系主任兼图书馆馆长。他钟情于青岛,视之为“君子国”,谓此“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的地方是天下第一宜居之所,言:“我虽然足迹不广,但北自辽东,南至百粤,也走过了十几省,窃以为真正流连忘返不忍心去的地方应推青岛。”进入街门,穿过一条幽长的过道,方可见到先生当年租住过的二层小楼。院内留有梁实秋当年栽植的树木。故居巷口有青岛市文物局立的铭牌。
鱼山路36号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山东大学教授们的宿舍区,当年童第周就住在一号楼的东头。故居是一座两层日式小楼,门前种着几棵香椿树,童第周在这里住了11年。现存房屋是清代晚期所建,坐北朝南。前排为平屋,东、西两边为灶间,后排二层楼房是童第周先生出生、居住、学习过的地方。现居室内遗有床、桌、写字台、衣柜、坐椅等10余件清式家具,且保存完好。1946年山东大学在青岛复校,童第周回青岛参加复校工作,并任生物系教授、系主任。1951年童第周任山东大学副校长。
福山支路5号原为德国总督初来青岛市的宅第,1923年康有为来青岛时购得此宅。因为清末代皇帝溥仪曾赠康有为堂名“天游堂”,故康将此宅取名为“天游园”。康有为虽然没有定居青岛,但每年都来此住一个时期,直至1927年病逝。馆内有介绍康有为生平及戊戌变法的历史照片、文献和实物,还有中国内地外着名专家学者研究康有为的专着和文章。故居复原陈列的3个展室,分别展出康有为的遗物和随葬品,介绍康有为在青岛的生活、逝世和安葬与迁葬情况,以及康有为生前收藏的中外文物珍品、书法作品等。
看着地上落满了灰尘,已知紧锁的大门已是许久都没有开启,如今的主人或许也不再走此道门落,能看的只是围墙里面的小楼体,楼还是那座楼,只是模样发生了太大的变化,看到一张照片是沈从文在其寓所的露天窗台中拍摄的,如今玻璃一层层的小楼,露天窗台早已不见踪影,谁又会想到先生在此居住时的景象呢?“海既那么宽泛,无涯无际,我对人生远景凝眸的机会便较多了些。海边既那么寂寞,它培养了我的孤独心情,海放大了我的感情与希望,且放大了我的人格。”沈从文故居斜对面曾是着名作家吴伯箫的故居,后因城市建设也被拆除。
沈从文故居的旁边,也就是八关山东麓的福山路1号,便是洪深先生的故居。一进门便看到“游人止步”的告示,悄悄地也就入了庭院,梧桐树叶散漫在石阶上。八字形的石阶也被锈迹斑斑的门锁围住,探着身子勉强记录了一张照片,一座二层小楼,通过两道石阶才能进入正室。昔人已去,只剩下不变的石阶楼体。1934年,出任山东大学外文系主任的洪深来到青岛,他致力于电影与戏剧理论研究,创作了以青岛为背景的剧本《劫后桃花》。1935年夏,与老舍、王统照等共同创作《避暑生活》。
小编推荐近期旅游线路:青岛/威海/蓬莱双飞4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