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澳门大炮台
炮台占地约一万平方米,呈不规则四边形,边长均约为100米,四个墙角外突成为棱堡,炮台东北、西南及东南面墙身建基于3.7米宽的花岗石基础上,墙身以夯土砌建,并以蚝壳粉末作灰泥批荡,坚实非常,墙高约9米,往上收窄成2.7米宽。女儿墙高约2米,成雉堞状,可架设多达32门大炮,以防范来自此两方向之攻击。东南墙两角更设有碉堡。面向中国大陆的西北墙身,主要以花岗石砌筑,女儿墙较矮且没有炮口设置,这主要显示其对海外的防御作用以及对当时中国官方的友好姿态。
大炮台经历了300年的沧桑历史,终于在1966年解禁,成为向公众开放的旅游景区。现今,大炮台的中央为1998年建成的中国澳门博物馆,而大炮台城堡的顶层则为大炮台花园,可以俯瞰中国澳门360度的风景。
大炮台名为圣保禄炮台,中国澳门居民多称为“大炮台”。在近四百年的历史里,大炮台内部建筑曾多次改建。大炮台的大门朝南,早期入门口为火药储存库;上层的中央是一座三层高的塔楼(今已无存),每一层都装备火炮;旁边另有四排房子,为澳督及官兵的营房,宿舍两侧有台阶与下层入口处相连。炮台内备有水池及军需库,军需库储备充足,足以应付长达二年的包围。总言之,这座炮台为当时中国澳门防御系统的核心,构成一个覆盖东西海岸的宽大炮火防卫网。
炮台上有一大片空地,绿草如茵参天古树,生长茂盛;巨型钢炮,雄踞于旁。台上并置有不少古迹文物和历史性建筑物,如炮台上的古塔,便是当年耶稣会的会址之一。
中国澳门博物馆
是一个综合性博物馆。位于大炮台山。1998年4月19日落成并对外开放,由葡萄牙总理古特雷斯(安东尼奥古特雷斯)主持剪彩仪式。
第yi层:是中国澳门地区的原始文明展览。在这层中主要介绍本地区的起源,及新石器时期至十七世纪中叶,中国澳门这个重要的国际(亚洲和欧洲)贸易商港的繁荣情况,这个时期就是中国澳门的黄金期。
第二层:展示中国澳门民间艺术与传统文化。展示那些为中国澳门的社会文化带来了丰富又独特一面的文化题材,而这些题材就是从当地旧文化中衍生出来的。例如有:中国澳门的传统节庆、日常生活习俗、传统手工艺及典型行业等。
第三层:展现中国澳门当代特色。这里是博物馆的最后一层。主要介绍当代中国澳门的方方面面。从20世纪现时的长者可追溯回忆的年代起,至目前的各种社会状况。行政大楼总面积合为2.300平方米,其中包括为市民及游客设计的礼品店及露天茶座。